马村镇西周村:轻车壮马畅行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
马村镇西周村是中国传统村落、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暨革命老区,位于马村镇区8公里处香山脚下,交通便利,共有456户1581人,“两委”干部6名,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,4个党小组,党员76人,村民小组4个。
今年以来,西周村以“为车减负”“为马赋能”“为民疏堵”为着力点,积极发挥“小板凳”议事平台集民智、聚民意、通民心的作用,聚力赋能,松绑减负,推动破解基层治理“小马拉大车”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。
为“车”减负,强化资源整合,破解“负重超载”
按照《高平市2024年破解基层治理“小马拉大车”突出问题任务清单》要求,西周村全面梳理履行职责事项、协助政务服务事项,厘清履职权责,精简基层事务,为“大车”轻荷减负、让基层轻装上阵。
整治挂牌乱象,按照“谁悬挂谁清理”原则,全面开展“清牌减负”行动,通过优化整合,摘除外部挂牌8个、精简内部指引性标识牌5个,村办公服务场所外部统一为“一横四竖一标识”6块牌子,内部也全部统一规范标识标牌。
减轻“指尖”负担,清理微信工作群7个,微信工作群设立、管理、使用更加务实规范。减少不必要的会议,让“两委”干部从冗余的材料、台账、表格中解脱出来,实实在在走到群众身边,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。
延伸服务触角,将社保医保、卫健计生、民政残联、就业服务、劳动保障等与政务服务和民生相关的业务全部纳入网格办理。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随时享受便利服务。今年以来,西周村便民服务大厅窗口办理事项共计56项,均已按时办结,群众满意度达到100%,办件率达到100%。
为“马”赋能,强化力量保障,破解“单打独斗”
近年来,西周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村容村貌上狠下功夫,先后实施了雨污分流、旱厕改造、大街小巷亮化等实事项目,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,但在过程中,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“麻烦事”,村民的诉求增多、标准变高,一时难以解决,需要大家集思广益、共同商讨的事项逐渐增多。
为及时回应群众多元化诉求,西周村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,最终形成了民事民提、民事民议、民事民说的“小板凳”群众议事平台,切实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隐患矛盾和突出问题,实现基层治理和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。小板凳议事平台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议事长,“两委”班子成员、党员、村民代表、村法律顾问、片警、新生代、网格员共同参与,围绕经济发展、村庄规划、项目工程、矛盾纠纷、政策宣讲、民生实事等六类事项,按照“共同商议、共同决定”的原则,现场说事、议事、评事,干什么,听群众说;怎么干,让群众定;群众的事,干部去办;办得如何,让群众评。“小板凳”议事开展以来,“三改”时村民临时用水、街巷安装路灯位置、水毁塌方路面如何处理等40余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,通过村民的有效参与和监督,为“小马”支招分忧,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人才不足、办法不多、效率不高的问题。
此外,为实现基层的事有人管,有钱干,马村镇积极推动人才、资金、政策资源向村级下沉,2023年村均运转经费96万元。“两委”干部工资逐年稳步提升,2023年村主干工资年均5.3万元,副职工资年均3.6万元。强化待遇保障,完善激励机制,对表现优秀的基层干部在年底考核、评优评先上予以倾斜,极大提振基层干事信心。
为民疏堵,提升治理能力,破除“服务梗阻”
本着“群众诉求听得见、群众意见看得见、群众办事找得见”的宗旨,依托马村镇“争先进位 争创一流”活动,在“小板凳”议事平台的有力推动下,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痛点、难点、堵点问题被一一妥善解决。
扮靓环境提颜值,打造村北廉政游园广场,村南休闲娱乐广场、法治广场,牌楼亮化,立面改造,见缝插绿,栽植海棠、冬青、侧柏等共计100余株,绿化面积达200余平方米,让推窗见绿、出门见园照进群众现实生活。
完善设施补短板,修整路面17000余平米,临街危墙维修整治,改厕270户,全村水网改造498户,全天24小时供水,安装饮用水源消毒设施,群众出行条件、用水安全更有保障。
焕发乡村新活力,高标准提升老年活动中心,新建高标准灯光篮球场、新增健身广场,新时代文明实践所、图书室提升改造,为村民休闲娱乐、强身健体、学习知识、掌握技能提供了舒适便捷的活动场所,一系列形式多样、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和暖心的公共服务,让这座美丽乡村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。(杨浩雪)
本页二维码